澳门金沙城中心

图片
首页/ 新闻中心 / 本地要闻 / 正文
更大力度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促进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渭南:让质量强市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助推器

来源:渭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3-12-04 11:49

记者 王继明

质量兴则经济兴,质量强则百业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质量强市建设,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东秦大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沃土,盛开的质量之花结出丰硕果实——质量强市建设蹄疾步稳、质量政策保障有力、质量文化氛围浓厚、质量提升风生水起、质量创新活力迸发、质量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渭南市澳门金沙城中心: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市质量强市建设进入新时代、开启新篇章。

久久为功 交出质量强市建设满意答卷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我市质量工作牵头部门,与市质量强市工作推进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及各县(市、区)协同合作,围绕质量强市发展战略,锚定目标,铆足干劲,高质量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工作,交出一份又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2年渭南市质量状况白皮书》的发布,让质量强市建设工作有了更具体的展现。

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升。我市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明显提升。2022年,全市主要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在99%以上,高于全国水平。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2.84%,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为96%,药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为99.4%;交通、水利、建筑等工程质量保持较高水平,质量监管和创优在全省居中上水平。水利建设质量年度考核取得A等次,荣获第二届省水利优质(仪祉)奖1项;服务供给质量显著改善,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优秀城市”殊荣。人居环境品质持续优化,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6.50,达标天数190天。国考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均达标,水质改善明显。中心城市噪声总体水平评价为“较好”、道路交通噪声评价为“好”、8个县(市、区)道路交通噪声评价为“好”。

“渭南品牌”影响日益增强。我市坚持把品牌引领作为做强做精特色优势产业的主攻方向,建立和完善品牌建设、培育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大财税、金融、项目等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渭南优势品牌。2022年,我市2个果品品牌进入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单前十,4个品牌在果品企业自主品牌价值评估中上榜。5家企业荣获渭南质量奖和渭南质量奖提名奖。2家企业获批“陕西省质量标杆”,3家公司入选陕西省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名单。2个农产品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个农产品入选省级农业品牌。荣获陕西省优质工程“长安杯”奖1项,2家企业(品牌)新认定为“陕西老字号”。

质量创新活力持续迸发。我市坚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加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2022年,我市被确定为第五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推荐城市,餐饮领域“眼见为‘食’”专项行动受到市场监管总局领导批示肯定,个体工商户活跃度居全省首位。发布的全省10项企业标准“领跑者”,我市占3项,居全省第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全省获得A等次,位列第一方阵,工作成效明显,获得省政府通报表彰。食品药品和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入选首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专利授权同比增长 10.2%,每万人拥有量1.832。有效商标注册量35344件,同比增长13.7%。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帮助企业获得专利融资7754.3万元。在首届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中,我市推荐的1个项目获得二等奖。7家企业商标被评选为“陕西好商标”,1个商标被评选为“最具成长潜力商标”,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4家企业获批第十八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0家企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个项目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1家企业中心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83家,认定瞪羚企业7家、潜在瞪羚企业3家。2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产品开发方面,37个产品入选省级重点新产品开发目录,7家企业12个产品获批省级重点新产品认定,12个产品获批“陕西工业精品”。

学深悟透 自觉践行《纲要》精神实质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擘画蓝图,为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提供了指南。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全方位推进质量强省建设,5月14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澳门金沙城中心: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我省将实施重点产业质量提升工程、产品质量提档升级工程等七大工程,开展相应的行动计划。

深入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始终把质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题学习《纲要》和陕西省《实施意见》,切实加强对质量强市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谋划部署,示范引领全市上下在学深悟透中把准形势、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更好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市质量强市工作推进委员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次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深入学习《纲要》和陕西省《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及时安排部署宣贯工作,狠抓工作落实,确保质量工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质量提升永远在路上。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创造性谋划推进质量强市建设,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产品,深化质量宣传,优化质量服务,深挖质量文化,强化质量监管,不断提升渭南制造、渭南产品、渭南服务和渭南品牌品质。建立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库,做好入库培育、认定管理、示范推广。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及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大地理标志培育力度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旅游服务品质提升行动,推动红色旅游与旅游演艺、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实施品质示范工程创建、陕西精品培育行动、“昆仑2023”专项行动,加快建设秦创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先行区,促进全市质量整体水平提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守好安全底线、保好市场秩序、拉好发展高线”三大任务,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两个规定”,深化拓展餐饮领域“眼见为‘食’”专项行动,稳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持续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深化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市县两级同步建立反不正当竞争联席工作机制,推进涉企收费专项整治纵深开展;加大质量基础设施能力提升,推进“一站式”服务站点年内重点园区全覆盖。积极开展渭南质量奖评选、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表赛、首席质量官谈质量和“卓越质量三秦行”等活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切实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国试点城市建设,渭南市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全链条服务。依托国家商标业务渭南受理窗口、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不断优化服务,着力打造知名商标品牌。完成全省首例“行政调解+司法确认”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未来可期 我市将实施七大质量提升工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纲要》及陕西省《实施意见》精神要求,日前,我市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质量工作的重点任务,围绕产业质量、产品质量、建设工程质量、服务质量、质量品牌、质量基础、质量治理7个方面,聚焦“35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重点产业链、“3+X”特色农业产业、服务业“五大工程”及建设工程高质量发展等工作重点,实施7大质量提升工程。

实施重点产业质量提升工程。推动产业质量升级,强化重点产业基础质量支撑,优化区域质量发展布局,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支持高新区特色化发展,鼓励积极参与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深化校地合作,探索“在港孵化+飞地转化”模式,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支持农业产业特色化发展,持续推进粮食、蔬菜等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实施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行动,开展数字化质量集成控制应用示范,推动质量全流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实施产品质量提档升级工程。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优化消费品供给品类,推动工业品质量提升。实施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实现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全覆盖。建设食品检验实验室和移动检测平台,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冷链物流设施及追溯系统建设;聚焦全市消费品质量合格率偏低的产品和行业,落实措施,补齐短板,推动企业提升质量标准,提高质量管控能力。

实施建设工程品质提升工程。打造陕西建造升级版,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水平,强化工程质量保障。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提升行动,加强对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管理,推进监管平台建设。在水利工程质量监管中,鼓励将工程质量奖优惩劣内容列入合同条款;以创建省、市级文明工地、“长安杯”“鲁班奖”等为抓手,树立一批示范企业和示范工程,推动工程建设领域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实施智能建造和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智慧工地覆盖率达到100%,城镇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达到100%。加快BIM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实施服务品质提升工程。促进生产服务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提升生活服务品质化多样化水平,提高公共服务高效化便利化程度。实施优质服务标准建设行动,打造一批特色示范标杆;在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领域,推行服务质量监测评价,改善群众服务消费体验。持续开展县级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监测评价和结果通报。

实施质量和品牌发展工程。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中小微企业质量发展能力,加快培育企业质量品牌优势。实施陕西精品培育行动,支持企业争创中国精品,累计培育省级质量标杆工业企业、省级工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企业各10家,培优5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5个企业及农产品品牌,新增“长安杯”6项、“鲁班奖”2项;实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创建行动,培育一批产业集群商标和区域品牌,创建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1个;实施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

实施质量基础设施升级增效工程。提高质量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创新,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实施质量技术机构能力升级行动,完成羊乳制品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筹建,加快省级质检中心能力提升,完成国家级质检中心筹建;推进“省级质量认证示范县(区)”创建;加快建设全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和区域产业服务平台,高标准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12个,提升集成服务水平。

实施质量治理效能提升工程。加强质量法律知识普及和严格执法工作,完善质量政策体系,优化质量监管效能,推动质量社会共治。推广应用全省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内,积极推广集投诉举报、智能管控、应急维权指挥、大数据分析运用、多维信息可视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市场监管指挥平台,全面提升市场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