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任晓彤 通讯员 王松
新时代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推动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展现新气象,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始终高举旗帜、紧跟核心,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工作闭环机制,构建“一核多点”红色教育矩阵,持续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深入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通过重大斗争实践、问题查摆整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推动全市各级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渭南见行动”。
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举办各类读书班、学习班、培训班800余期,陕西渭华干部学院纳入全国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突出政治之训、理论之训、实践之训、作风之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党内集中教育成效显著。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5次党内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着力解决“四风”、不严不实、党的建设和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等重点问题,全市各级在一次次党内教育热潮中受到深刻的政治考验、思想淬炼、精神洗礼,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更加坚定自觉。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着力建设堪当高质量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突出把好政治首关,出台《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建立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档案,推行政治素质测评和廉政鉴定“双签字”,坚持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一大批政治素质过硬、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得到提拔使用。高质量完成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乡镇领导班子“一降两升一优化”,县级领导班子结构优、功能强,绘出了好蓝图、选出了好干部、配出了好班子、树立了好导向、形成了好气象。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常态化制度化。着眼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计划和源头储备、墩苗壮苗、一把手关爱、优选提用“四大工程”,实行年轻干部动态监测预警,推行选配预审报备,建立“两名单一标准”,储备优秀年轻干部500余人,选派2500余名年轻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业企业、重点工作、发达地区、县镇基层“五个一线”实践锻炼,使年轻干部阅历更丰富、能力更扎实,年轻干部队伍“蓄水池”始终一泓清泉。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力有效。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出台渭南市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实施办法》、公务员及时奖励《办法》,创新开展“一考三评五印证”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统筹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一大批在高质量发展和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脱颖而出,7名公务员、3个集体荣获全国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干部队伍作风能力持续提升。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澳门金沙城中心: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作风能力一起抓,以市委“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实践活动为统揽,接续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等活动,实施加快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8类培训专题、45个示范培训班次,抓实政绩工程、机关效能、基层减负等专项整治,推动各级深入查改“庸懒散慢虚粗”等作风问题,干部作风能力在大抓发展、大抓服务、大抓效能中得到充分锤炼、实现突破提升。
高质量考核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立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抓实“十项重点工作”考核,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建立市管县处级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档案1400余份,高质量考核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5年来,全市GDP从2017年的1547.0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201.13亿元,2021年在省对市考核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评优秀等次、取得历史性突破。
突出体系建设、功能增强,统筹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衔接推进。实施“红色引擎”组织振兴专项行动,率先在全省开展“五个规范”标准化建设,创建省市标准化示范村234个,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683个,打造“五星级”村党组织72个,村级党组织实现村村达标。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应挑尽挑,940名优秀干部接力担任第一书记,创新推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种路径”,“空壳村”全面清零,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3.2亿元,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市委组织部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质效显著提升。聚焦共建共治共享,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城乡“治理一张网”,在全市划定网格8.7万个、选聘“一长两员”13.8万名,全面完成28个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推广“五小服务”“红色物业联盟”“三事”工作机制等经验做法,深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疫情防控中,全市526个“三无小区”实现“由乱到治”,6万多名党员下沉社区争当先锋,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全面提高。出台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办法》,统筹开展支部创品牌活动,创建“渭好办”星级机关党组织40个、“五创”国企党组织20个,“党旗飘校园红”“渭南卫健党旗红”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更加坚强有力。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打造13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149个“红色驿站”,27个党组织被评为全省“五星级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稳居全省前列,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持续增强。
党员队伍建设从严从实。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出台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工作《若干措施》,加大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党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力量不断壮大。打造渭南“互联网+党建”云平台,全市31万名党员、1.4余万个党组织纳入平台管理。坚持从严管理党员,推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健全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先锋队”工作机制,广大党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联系服务群众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贡献。
倾心筑巢引凤、赋能发展,全力打造“智趋华山、才聚渭南”人才工作品牌
人才政策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出台“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渭南英才计划”,推行人才“校招共用”“市引县用”,率先在全省构建较为完整、颇具竞争力的“1+10”人才政策体系,举办“智趋华山、才聚渭南”人才发展大会,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14项,人才政策更加积极开放有效。深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机制,用心用情做好人才落户安居、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工作,评选表彰拔尖人才240名,“服务暖人、诚意感人、事业留人”蔚然成风。
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着眼全市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用好事业单位引才、重点产业引才和柔性引才渠道。5年来,累计招聘事业单位高层次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1497人,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教授500余名,聘请20名院士、专家担任“渭南市人民政府高级顾问”,建立453名渭南籍在外优秀人才库。坚持人才自主培养,实施三个“百人计划”培育工程、“特支计划”培养工程,分领域抓好8类人才专项培养,人才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力、支撑力和贡献度显著提升。
人才资源充分赋能全市发展。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出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若干措施》,积极融入秦创原平台建设,建成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中省平台113个和省市专家工作站85个,组建全省首家市级秦创原科技服务团和农业、教育、医疗等4个专家服务团,打造“兴渭农”人才服务平台,广大人才在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等高质量发展主战场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形成人才强市生动气象。
不懈奋斗,镌刻恢宏史诗;伟大征程,召唤新的进发。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全市组织系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凝心聚力、奋勇争先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渭南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